如果这个主题反复出现,说明它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我听了一部广播剧,然后被其制作之精良给感动到了。

这篇博客是完全的碎碎念,原标题:我的人生有1800小时的彩虹六号。

截至此时,steam记载我的彩虹六号围攻游戏时间是1799.4小时,其中包含一些躺下睡着了忘记关游戏的挂机时间。不过毕竟数字在那里,我们就这样算。

问题在于,坦白说,我好像没有在哪一件事情上投入过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常常会想,如果这些时间被用来做A,做B,做C,此刻我的生活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应该会的。好像太久没有专注在什么当中,也太久没有感受到所谓“成就感”了——以至于写一篇博客都很难。愚以为,除非是技术主题的,想写出一篇不自怨自艾的博客多多少少需要点mansplaining的自信。

最近在读…此时我的眼睛在书桌周围疯狂地扫视每本书的书脊,但无一想得起内容来。大概最近什么都没有在读。二月初有一个难得的面向全公司做去年项目的汇报机会,但是苦思冥想(大概也没有很认真地)过后还是只能记得零散的片段,暂且没法连成一个什么整体来讲述,酷似这篇博客。这种无法深入思考的感受自从居家隔离开始便困扰着我—没有责怪居家隔离的意思—因为我是擅长在人前表演出积极的样子的,然后依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定律,往往在实际上也能小有成就,至少做得还不赖。但离开了众人后失去了对比,就很难明白自己都在做些什么。

广播剧的名字叫《顾小姐和曲小姐》,作者晚之。没有什么应该特意在此推荐的理由,也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价值”。All Credits Here. 我很好奇这些从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的配音演员和美工们是出于什么想法在做,或许会盈利吗?我不知道。但是确实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和论坛的坛友们一起考虑做NJ(Net DJ,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用这个词了,可能统一叫主播了)的时候,几个女生录节目,我负责在论坛上加MP3播放器。那时候Flash还是主流的媒体工具,之后Adobe用十年的时间来缓慢的下葬它,最后被大连高铁胜利攻关。说这个也不单是怀旧,大抵是我最近看了韩寒新开的直播空间,满满的少年感,心里不住地羡慕,也想找一下少年的感觉的原因。

和付桐一样地,老板最近也常和我提起First Principle(我还是分不太清Principle/Principal)的事。互联网行业总是被形容成瞬息万变的风口,但就First Principle而言似乎还真的没有什么大变化。黑盒白盒,输入输出。另外,郭德纲老师说过,计算机也是两件事——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存储。他说出来的时候我还小诧异了一下,不知道是拾谁人的牙慧,但对相声演员来说这个总结足够惊艳。之后话题就回到腌咸菜了。

我可以理解国内义务教育教师口中流行的那句“不要对了就沾沾自喜,要记住自己哪里错了”,但我真心认为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为什么是对的”更难。照着标准答案分辨错误是显然的,但是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正确的,好像会很迷茫很辛苦。

从对我有意义的方面来看,我的生活变化很小。一样的三八生活(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做自己。并且居家隔离的背景似乎还强化了这一点),一样的东奔西走结果什么都做不成。十年如一日地希望减重。责备自己之后又原谅自己;再到原谅得有些过分。那天在散步的时候我问自己:

如果每时每刻的我都是我,那么我应该满足哪一个我的要求?是那个要求“及时行乐”的我吗?从来、永远都不是吗?

回答第一个分句是容易的,道德和自我要求让我很容易否决其建议——总是满足最近处的需要长远来看绝不是好的策略。但妥善回答第二个问题有点难度。如果我从不满足当下的我的(属于七宗罪之一的)愿望,是不是也不算过有俗世兴味的生活?我内心里是不想脱俗的。

最后我是这样和自己约定的:不是每个长远的目标都值得追求;但是如果一件事总是在我的新年愿望中出现,那么就不加犹豫地做它。长久以来东奔西走的灵魂可能也确实觉得合理,想到这个准则的那一瞬间,身体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落了地。

所以我说,如果这个主题反复出现,说明它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